湖南:以工代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湖南:以工代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5 字体大小:

本网讯 盛夏将至,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龙潭镇的崇山峻岭间,一条3.5米宽的双坪村产业路明亮整洁,来此“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幅“村在景中留,人在画中游”的最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做小工赚了9千多元,环境美了,出行也方便多了。”村民石群辉高兴地说。

双坪村产业路是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工作队进驻后组织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之一,通过实施该项目,共为群众发放劳务报酬38.61万元,占中央资金比例20.4%,带动就业人口42人,就业技能培训39人次。

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塔林瑶族文化村寨项目建设又快又好。这里四周群山环绕,处处弥漫着瑶族浓郁风情,俨然成了沙洲红色景区的后花园。

“家门口务工挣钱,生活开心日子甜”。通过积极投工投劳,出工130天便获得2.34万元报酬,这令村民江小路格外开心:“不仅解决与妻儿分居两地的问题,还不耽误发展其他产业,一举多得。”

“群众动手实施项目,扮靓家园,通过家门口务工增收,热情似火干劲足。”汝城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党委书记陈和宾说,通过实施群众务工组织实、劳务报酬发放实、全过程监管实的“三实”模式,助力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如今,“塔林模式”成为了汝城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样板。该县通过实施塔林瑶族文化村赈济模式创新拓展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21915人,开展技能培训9352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亿余元,带动走出了一条以工代赈促群众受益、助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近年来,湖南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在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增效明显,火热铺开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2022年,湖南共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60个,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13个,撬动社会资金5.8亿元,带动群众就业人数14804人,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6795万元,参与以工代赈、实训就业技能培训8984人,有效激发了务工群众就业积极性,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以工代赈是惠及民生的重要保障政策,能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证明,要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发挥良好效果,就必须保障项目的优质性和实施的畅通性。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表示,将聚焦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生效。一是继续加强组织保障。积极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进行实地督导、调研,加强指导;督促市县发展改革部门,抓好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为做好以工代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全面建设项目储备库。围绕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狠抓项目谋划储备,联合相关部门和市县梳理省级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工作计划中近三年内计划实施的各个项目,充分挖掘适合人工作业、劳动密集型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编制滚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调度。三是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会同相关省直部门督促指导市县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围绕项目规划、编报、审查、下达、实施、公示等各个环节,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推进全过程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曾盼明)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