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垣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关于花垣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16 字体大小:

关于花垣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2015324在花垣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花垣县财政局长  田宗武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花垣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主要特点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改善民生做好财政工作,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化解收支矛盾,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良好,为促进全县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4592万元,为预算调整任务71200万元的104.76%,比上年的69216万元增加5376万元,增长7.7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2049万元,为调整预算任务39459万元的106.56%,比上年的38481万元增加了3568万元,增长9.27%上划中央收入26422元,比上年增加1499上划省收入6121万元,比上年增加309万元全县公共财政支出为190838元,比上年166911万元增加23927元,增长14.33%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902元,比上年增加4983万元,增长38.57%,上级补助收入6352万元,上年结转2288万元,收入合计2654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为25779元,比上年增加8788万元,增长51.72%,上解支出127万元,支出合计2590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36万元。

全县各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8613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5240万元,财政补贴12116万元,利息收入489万元,其他收入768万元。上年结余23552万元,收入合计52165万元。全年各种社保基金支出31895万元。本年度收支结余-3282万元(企业养老-159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1212万元,城镇职工医疗-1035万元,新农合141万元,城居医疗41万元,失业保险71万元,生育保险30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0270万元。

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实现收支平衡,具体数据最后以州财政决算批复为准。2014年全县预算执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争抓收入。一是加强收入分析。财税部门按季度汇总数据分析,积极应对税收收入下滑问题,及时调整分配收入任务,保证收入势头不断增长。二是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全年通过争取政策、部门联动、多头反映、项目申报等措施,共争取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6.72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7.95亿元。三是狠抓本级收入,优化税收结构,地方财政收入达4.2亿元,比上年增长9.27%。

(二)优化支出。一是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全年本级财政共为37个重点项目安排资金3.8亿元。二是确保民生支出优先安排。全县民生支出总额达125621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5.83%,比上年增长21.85%。全年及时通过“一卡通”发放涉农惠民补贴32项共9519.3万元,累计拨付各类支农专项资金23443万元。三是确保“一事一议”和农业综合开发两项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全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3个,拨付资金1508.63万元;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方面,高质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个,完成投资1022.36万元;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个,完成投资361.76万元;部门项目1个,完成投资336万元,被省财政厅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四是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及时提高四类群体补助标准。分散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年264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月33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5元,达到每人每月165元;就业公益性岗位补贴每人每月提高296元,达到每人每月800元。五是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积极落推行农村教育人才津贴政策。实现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全覆盖,县本级自筹资金560万元发放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受益教师1318人,有效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安排465万元资金用于学生营养午餐,使我县补助标准较其他县标准每人每天提高1元,全县159所学校22119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了可口的营养午餐。六是确保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出台《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  花垣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花财综改〔20141号)文件,大幅提高村级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标准。全年共拨付村级运转经费2412.31万元,并于10月实现村干工资统发。

(三)强化管理。一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省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完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推行项目协议供货制度,印发《花垣县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国有资产购置标准暂行规定》、《关于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设备(部分)零星采购实行定点采购的通知》,实行工程项目集中采购制度。全年组织政府采购活动122批次,完成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2768万元,实际合同金额11001万元,节减资金1767万元,节支率达13.8%二是加大投资评审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质效,全年累计评审各类财政投资项目170个,评审项目资金4.59亿元,审定资金3.97亿元,审减6198万元,审减率13.52%。三是严格非税收入管理。加强矿业电子监控管理,堵塞矿产品税费征收漏洞。全年发现和及时上报矿产品不按规定检查173起。过关矿产品130万吨,稽核税费34769万元;为企业录入缴款信息1455笔,金额35080万元,实现“办事零差错”;对146个单位进行了票据年检,年检率95%;全年配合相关部门打击矿产品违规行为20起,追缴矿产品税费54.56万元,处罚企业和个人68.23万元。四是强化预算管理。坚持从紧从严控制支出;坚持预算公开透明。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全年“三公”经费支出4062.2万元,较上年减少590.8万元,减少12.7%。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我县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选定18个预算单位进行试点,全部完整公开了2014年部门预算收支情况。全面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制度,全年共下达乡镇资金监管通知202份,监管资金1.5亿元。五是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重点开展政府性存量债务的清理甄别工作,截止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21615万元,综合债务率94.12%,严格控制在警戒线以内,基本澄清了我县的政府性债务底数。

(四)深化改革。一是担保业务不断拓展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强对外合作,与衡阳担保公司签订了担保合作协议;积极拓展担保业务,与长沙村镇银行达成合作新增担保贷款3个项目共3000万元。在保企业14家,在保责任余额18800万元,其中新增担保项目10个,金额7650万元,续保项目4个,续保金额11150万元。二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新途径。出台9个相关文件,积极有效推进我县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完成国有资产归集工作,共归集国有资产13亿元,并逐步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经营的转变。加大公车管理和监督,认真清查“六类车”,对38台“上私户”公车进行整改,对12个执勤执法单位的108台车辆开展专项整治,落实节假日公车存放制度,加大对公车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三是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工作。对县级15个指挥部、投融资平台、担保公司实行会计委派,规范财务管理,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调度的灵活性。四是强力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扩大评价范围,审核通过30个单位共45个项目绩效目标,涉及金额3098万元。对全县21个单位33个项目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完成对我县的“2013年度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等9个项目的重点绩效评价。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对3个专项资金进行了调减。2014年绩效评价工作获得省财政厅“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奖”,奖金177万元。五是加大财政监督工作力度。集中力量对8个乡镇、11个县直单位的财务重点监督检查;并对全县一级预算单位开展财务大检查,内容涉及:移民搬迁工程专项、内贸流通资金专项、卫生院体制运行、收费检查、“三公经费”检查等五方面,查出上年度违规单位32个,本年度违规单位6个;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小金库”和侵欠群众钱款专项整治,查出违规小金库1个,金额14.52万元,查出侵欠群众钱款单位8个,金额190.76万元。六是继续深化基层医疗财政保障体制改革。使得老百姓住院费用降低,乡镇医疗事故风险降低,医患纠纷降低,全年仅有1起医患纠纷。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我县经济回暖不明显,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增长动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加之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对经济发展支撑乏力,所以我县财政收入要主动适应经济中低速发展新常态。中央、省级调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还有一段政策的制定、执行缓冲期,国家政策性减税等继续造成财政减收。而支出方面能压缩的空间日渐缩小,刚性支出和政策性支出不断增长,2015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根据省政府关于做好2015年预算编制工作的精神,确定201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执行《预算法》,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安排各项收入。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收支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强基层。

各位代表:按照《预算法》规定,现提请审议花垣县财政预算草案。

2015全县财政总收入预期82000元,比上年增加7409元,增长1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41812元,同比增加2094万元;上划中央及省收入预期40188元。预期当年可用财力83546元,加上按要求调整到公共预算的九大类基金收入3771万元,合计87317万元。

2015年公共财政支出安排83546万元(含上解支出1298万元),其中县本级支出71943万元,转移乡镇支出10305万元,基金调整公共预算支出3771万元,预算稳定基金安排2308万元,上年结转支出安排683万元,支出安排合计90308万元。考虑上级转移支付因素,当年收支平衡。

具体编制原则: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方面。一是工资按上年10月底实有在职人数计算。二是住房公积金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由工资总额的8%调整到12%计算。三是医疗保险费安排2447万元。四是公务员管理及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的津补贴,人均22860/年。五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绩效工资安排2000万元,用于年终考核奖励。六是计提当年12月份基本工资作当年奖金。七是临时人员工资原则上按上年安排。八是村支书年工资1.5/人,村主任工资1.35/人,居委会书记、主任年工资1/人。

商品和服务支出方面。按机构改革后确定的编制数计算,标准为:五大家及常委部门公用经费10000/人年,政法部门及纪委20000/人年(含610办及林业公安),其他单位行政人员5000/人年,事业人员4000/人年,乡镇公用经费15000/人年,中学按初中生在册人数20/人年,小学按小学生在册人数15/人年,小车交通费按2.5-3.5万元/辆年执行,花垣镇社区20万元包干、边城镇社区10万元包干、其他居委会办公经费1.25万元/年、村级办公经费按村人口规模分类分档800人以下:2.6万元/,800--1000:3万元/,1000人以上:3.5万元/村。单位福利费、工会经费均按基本工资额2%计提。

201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19514万元,基金支出安排19514万元,基金上年结转支出636万元,支出合计2015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015年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预期36069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735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678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339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3187万元,失业保险188万元,生育保险327万元。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32129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905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63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215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009万元,失业保险88万元,生育保险128万元。当年各类社保基金收支结余3940万元,上年各类社保基金收支结余20270万元,累计结余24210万元。

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02万元,其中:花垣县农村商业银行股权收入334万元,民爆公司股权收入10万元、长登坡1采区股权收入10万元、花垣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收入8万元、文广新局股权收入920万元,李梅17采区股权转入收入12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安排1402万元,其中调入公共预算210万元,文广新局大楼建设780万元,花垣县农村商业银行配股334万元,国有资产维修维护支出78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015年财政工作重点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强化征管,确保财力增长。一是狠抓税收收入,做到勤征细管、应收尽收。坚持收入完成情况定期分析制度,确保收入均衡入库。二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挖掘增收潜力,对重点、难点税源项目加强管理。四是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五是密切关注政策走向,积极向上级反映我县困难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宽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的空间。

(二)优化支出结构,推动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优先保障教育、社保等民生事业方面及民生项目建设的重点支出;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总要求,进一步瞄准扶贫主要目标、重点村寨和重点对象,加快我县脱贫解困步伐;加大“三农”投入,完善财政支农体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涉农保险政策;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认真落实投入政策;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资金向村、社区等基层倾斜。全力保障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以及保障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

(三)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全面实现所有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三公”经费决算要公开开支明细。研究探索试编部分项目的跨年度滚动预算。

(四)继续开展相关领域改革。继续深化乡镇卫生院财政保障体制改革;完善教育、卫生边远人才津贴改革机制;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工作准备;拟试点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改革融资模式,力争在PPP融资创新模式上有突破;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五)继续推行预算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六位一体”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扩大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的范围,进一步建立完善约谈和问责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巩固全面整合归集国有资产工作成果,实现国有资产预算编制进入全口径预算体系。落实好上级公务用车改革精神。切实搞好财政投资评审,范围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先评审、后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决算”,出台并执行好《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特别是加大对事关民生专项资金的检查力度;牢固树立“大监督”理念,从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理论研究三方面同时着手,以管促查、以查强管。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深化政府采购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国库联动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减少资金沉淀和固化。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六)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县担保公司同省担保公司的联系,利用省财政厅注资机遇,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争取扩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及规模,力争在工业园、物流园等建设上有突破。

 

各位代表:2015年的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监督指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实施新预算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各项预算任务,为加快“四个花垣”建设,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收入:

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

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为了避免与预算体系中其他预算收入混淆,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2年之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

 

地方财政收入:

指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政府性基金收入:

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入。

 

税收返还:

是指中央返还地方的税收收入,包括消费税、增值税“两税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是分税制体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中央对地方上划收入的一种财力补偿。

转移支付: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套由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三部分构成的、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制度。

 

全县民生支出:

我省对财政民生支出统计范围界定为:财政对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等6个方面的支出。

 

“三公”经费: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出境费等三项费用支出的简称。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是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给予奖励补助的一项财政支农新制度。

 

农业综合开发:

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政府性债务:

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三类。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属政府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政府提供担保,当某个被担保人无力偿还时,政府需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是指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后两类债务均应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偿债责任,属政府或有债务。以上三类债务不能简单相加。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是指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财政性资金。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对国有资本收益作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PPP融资模式:

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