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工业发展战略对花垣县工业发展的启示

株洲工业发展战略对花垣县工业发展的启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2-02 字体大小:
  株洲市经过了五十多年发展,工业从小到大,形成了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基础化工、生物医药和食品、陶瓷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成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一隅。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在全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交通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及深加工产业均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技术创新领域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全部建立了技术中心和开发机构。近年来,有12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三是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品牌产品。株冶和湘火炬2户企业进入全国工业企业500强;另外有“钻石”等5个驰名商标。
  株洲市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抓改革改制,强化发展活力。株洲市以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南方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使南方、国光、湘大三大集团成为龙头企业。二是抓技术改造与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5年投入技改资金119.31亿元,启动技改项目1000多项,科技进步对企业增长贡献率达65%。三是通过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四是抓非公经济培育扶植,挖掘发展潜力。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投入力度和技术创新。五是抓园区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两年前的株洲园区工贸收入就已突破300亿元,出口总额占全市60%。
  花垣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锰矿、锌矿、镁矿储量较为丰富,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但工业还比较弱小,同时在冶金化工方面欠缺资源保护意识,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借鉴株洲工业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花垣工业发展之路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工业强县的规划和政策。编制好、实施好规划对实现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发展工业强县的目标,工业应当实现三个转移(工业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移、工业生产由污染型向环保型转移、工业经济由低效益向高效益转移)。更新认识,控制对资源的盲目开采。加大财政对工业投入,拓宽经济发展领域。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就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可以在搭平台、造环境、建体系方面加大投入,力行放水养鱼,培育财源新增点。县财政根据相关法规和实际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的项目建设。对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乡镇和企业家实行奖励。
  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突出协调服务。要转变观念,转变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组建专门班子,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三是创新人才机制,延伸产业链。要加大力气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搞好企业产品精深加工。还要创新人才机制,引进和培育人才相结合,走工业创新之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矿业经济。
  四是切实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必须坚持环保先行,治理好污染。对于环保未达标的新企业一律不准投产。对于污染重、能耗高、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要逐步淘汰。
  五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园区经济平台,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指导园区合理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特色立园,特色招商。要帮助工业园区正确处理好“以地生财”和“以地生税”的关系。要全力支持高新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逐步推进我县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六是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寻求开发利用新资源。花垣县锰、锌开发已初具规模,还有金属镁等资源未开发。金属镁主要分布在长乐、花垣镇、麻栗场等乡镇,该资源主要用于军工、铝合金门窗、还原剂、烟花的制造。金属镁的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促进该县乃至我州其它工业的发展。例如:铁合金厂的硅铁可以由外销转为内销,也可以生产硅镁合金、铝镁合金等制品。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