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化危为经济社会逆势奋进谱新篇
狠抓企业达产增效,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花垣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工业复产达产作为应对危机保增长的重大举措,从项目开发、税费扶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强化了支持政策及措施;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骨干企业制度,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问题278个;组建县中小企业协会和县锰业商会,成立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融资6.9亿元。去年,该县规模企业开工数达106户,开工率上升到85%;电解锰、电解锌达产率提高到80%和55%;实现工业总产值83.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9.28亿元,降幅减至17.6%和2.5%。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升经济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年”为载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县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吉茶和张花高速公路花垣段建设、下子花至雅酉和边城至吉卫公路改造快速推进;麻栗场至吉卫公路改造、319国道团结段改线、老鸦塘至杨家寨公路改造等竣工在即;县城污水处理厂、竹篙滩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格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试运行;地灾区搬迁房、农村安居工程和廉租房建设全面完工。到去年底,该县规划的32个在建、新建重点项目已有23个投入实施,累计完成投资近23.5亿元,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开发产业助农增收。去年,该县粮食总产达9万吨,创历史新高;种植烤烟2.5万亩,收烟7.15万担;开发蔬菜6.8万亩、油菜5.9万亩、富硒大豆2万亩,培管柑橘、梨类等水果7.2万亩;发展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龙头企业4家,鲟鱼养殖项目投产;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比增10%。整理村道路基290公里,完成硬化250公里,全县90%的村通了水泥路;新建沼气池3500口,治理水库5座,整修渠道34公里;新建人饮安全工程34处,惠及群众5.9万人;实施退耕还林等共1.2万亩,完成“八百里绿色行动”工程0.7万亩。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贫困学生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免除义务教育阶段1.4万名寄宿生住宿费;全省首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80.16%,居全州首位。城乡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医保参保率均达100%;实施医疗救助2.2万人次,救助总额232.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141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余人,城镇零就业家庭100%实现就业援助;农村五保供养率达100%,农村低保覆盖面达6%,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连续3年荣获“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县”。《湘西苗族鼓舞》、《玛汝沃黛雄》分别荣获山花奖和田汉奖;成功举办中国湖南(花垣)首届苗族文化艺术节暨全国蚩尤文化研讨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和年度农村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安装及4个乡镇有线电视网络整网工程。同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在省综治委和省民调中心组织的调查中,花垣去年公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95位,比2008年上升2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