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以创先争优促进工业经济加速“回暖”

花垣以创先争优促进工业经济加速“回暖”

来源:花垣县委创先争优办  发布时间:2011-07-07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花垣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实践载体,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着力推进锰锌企业整治整合,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科技、集聚产业,推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快速发展,加速“回暖”。截止目前,该县13家电解锰企业10家已恢复生产,生产规模为11.6万吨;3家电解锌企业中三立集团和太丰公司已恢复生产,生产规模为9万吨;27家尾矿库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铅锌浮选企业中目前有10家已恢复生产,日处理矿石1.2万吨。1-5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8.34亿元,5月环比增长7.8%;完成增加值9.36亿元,5月环比增长7.8%;规模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5%。     
    “三项措施”推进产业聚集。一是优化外围环境。县工业园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储备工业用地3800亩,富园路、兴园路和创业大道等工程加快建设,启动了工业和生产用水工程、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锰渣集中处置示范工程和安置小区等项目建设。二是项目全面推进。入园建设的本牌山茶油公司年产6000吨山茶油项目、通力新型材料厂5000吨4N高纯石英砂项目年内有望投产;强桦公司一期30万吨低品位碳酸锰浮选工程已经完工,进入设备技改试生产阶段;太丰集团6万吨电解锌扩规项目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目前进展顺利,预计8月建成投产;振兴公司年产2万吨电解二氧化锰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完成。三是巩固整合成果。为从根本上巩固矿山整治整合的成果,顺应国家淘汰电解锰落后产能的政策,花垣县8家电解锰企业,以“等量置换”的整合方式,按现代化企业制度重组成立了“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集采、选、冶、贸易、技术研究、资本营运等为一体。其15万吨电解锰生产线的建设,总投资达12.6亿元。同时,三立集团与海丰公司、吉龙公司、大弘公司等矿山企业联合组建三立龙飞公司、三立大弘公司,向采、选、冶一体化企业集团发展。     
    “三个平台”提升服务力度。一是协调指导平台。加大调研、调度力度,对企业复产进行引导和协调,对符合条件的铅锌浮选企业进行奖扶,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树立采购矿石“两条腿”走路的意识,借助东方矿业供销平台统一规划从境外进矿,已购外矿2万吨,化解了新巍锰业等企业原材料危机。二是壮实资金平台。由县财政拆借资金,为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增加资本金8000万元,提高担保能力。依托大信投资公司为企业提供期货服务,规避价格风险,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三是健全服务平台。完善“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督促协调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尽早释放产能,为工业发展增添后劲,140余家县直单位与企业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服务”。      
     “三项资金”促使转型升级。一是政策资金促转型。为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对参与整合的企业,2011年底以前每淘汰1万吨电解锰落后产能政府补贴400万元,2012年底以前每淘汰1万吨电解锰落后产能政府补贴200万元。二是专项资金促转型。对整合企业实行优先供应生产要素、优先配置资源、优先配置尾矿库、优先安排“锰三角”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优先安排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国家扶持专项和县里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整合企业实行财政贷款贴息。不参与整合或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不享受县里制定的任何奖扶政策。三是创新资金促转型。从县财政今年安排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工业科技创新资金600万元,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与国家环科院签订了共建生态工业园的协议,着力打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特色生态工业园。1-5月,完成技改投入2.8亿元,同比增长13.6%。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