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打造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2012-06-18 字体大小:

——— 花垣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纪实

  坡地平整现场,推土机、挖掘机马达轰鸣,运载砂土的车辆来回穿梭;厂房建设工地,焊花飞溅,弧光闪烁,施工队伍的工人们挥汗如雨;新落地的项目,土建工程紧锣密鼓……
  这是6月11日,记者在花垣县工业集中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看到的一派生机蓬勃的繁忙景象。据集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基地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之中。
  近几年,花垣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锰锌资源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了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花垣工业集中区先后获评“湖南省新材料产业自治州基地”和“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该县工业集中区实现总产值43.56亿元,创利税6.98亿元;今年1至5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29.01亿元,比增3.5%,其中70%以上来自集中区。
  突出科学规划    描绘发展蓝图
  集中就要避免分散、零乱,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应力求科学规划、产业集中、区域连片、特色发展。花垣县委、县政府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对工业集中区进行规划设计,精心描绘工业经济宏伟蓝图。
  按照“一园三基地”,即工业集中区(园区)、新型材料基地、锰锌加工基地、物流服务基地的布局,该县完成了《花垣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8—2030》、《花垣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及相关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并与中国环科院签订共建生态工业园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国家级生态工业集中区。   
  修编后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面积达15.2平方公里,明确以高科技、大产能、高附加值企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锰锌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并积极发展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国家级的锰锌加工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
  科学的规划,描绘了宏伟蓝图。花垣经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工业集中区近期发展目标是,经过5年时间,构筑基本框架,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远期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至15年时间,实现产值、利税“双翻番”。
  同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集中区建成湖南省重要的新材料制造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全国锰锌冶金及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推进产业水平提升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基础建设   构筑发展平台
  为提升工业集中区整体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花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相关要素,全力构筑发展平台。
  ———拓宽建设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从县财政基本建设资金、工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和城市维护费等资金中至少拿出30%用于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设立县工业集中区开发基金,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贴息;以集中区国有独资公司为载体,通过银行贷款、社会筹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2.79亿元。目前,花垣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路网、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6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基地及服务基地完成投资3亿元。
  ———强化土地储备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工业集中区土地管理的意见》,严格按照“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主体”的原则,抓好工业集中区土地储备,凡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农转征项目的建设用地,全部纳入土地收购储备库支持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集中区新材料产业基地已完成征地3800亩。
  ———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将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全县重点工程,按照规划全力推进,做到入园项目落在哪里,配套设施跟进到哪里。目前,该县工业集中区完成土地平整9000亩。新材料基地、服务基地的富园路和创业大道已完成部分沥青路面施工,建成供水管网系统7公里,实施道路绿化4公里,110KV输变电工程正进行设备安装,安置小区一期工程408套廉租房竣工在即,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一绿”。
打造“洼地效应”,狠抓项目落地
  工业集中区能否较快发展,关键在扩大招商,抓好项目落地,这是花垣县决策层的共识。为此,该县为工业集中区量身订制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措施,并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分赴各地招商,从县里到乡镇,形成多层次的招商引资运作机制。
  按照“做大传统优势产业、主攻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拓展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该县相继出台了《花垣县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花垣县鼓励业主投资若干规定》等政策性文件,从优惠政策和奖励力度上打造政策洼地,增强对外招商吸引力;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针对性地组团招商,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广泛接触客商,积极寻找商机;通过各类网站发布招商信息,推介优势产业项目;建立项目联系人制度,为企业指定“专职保姆”,并为客商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同时,精心服务好集中区内现有的企业项目,实行以商引商。
  花垣发改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县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26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15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企业5家。新材料基地、锰锌加工基地引进项目6个,规划总投资近16亿元,其中科信公司1万吨/年四氧化三锰项目建成投产,通力新型材料厂5000吨/年高纯石英砂项目一期工程竣工试产,东方矿业15万吨/年电解锰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7月投产,恒远公司15吨白藜芦醇及亿粒胶囊和年处理7000吨废弃柑橘落果项目开工建设。
  拓展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
  工业集中区承载着经济转型发展重点突破的希望,花垣县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一条龙优质服务,助推其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花垣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委常委任管委会主任,全面负责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协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深入集中区一线指导,对涉及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的事项实行特事特办。同时,还选派了10多名干部进驻集中区,打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班子。
  抓好环境整治。成立县工业集中区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样由县委常委担任,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依法打击非法阻工闹事、强行参工参运等违法行为。仅去年一年,领导小组就组织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与企业协作配合,共同化解各类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35起,制止阻工事件8起,确保了工程建设和引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企业“110”服务中心,建立健全部门联动、责任到人、限期调处的运行机制和责任制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先后开展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促进转型、促进和谐”和“千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企业办证办照、报批审核等手续均由“项目保姆”一手代办。同时,将县直责任部门捆绑到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化了发展环境。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