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2009年农村经济形势及存在问题浅析
今年以来,花垣县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大重点,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使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2亿元,同比增加0.32亿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79元,同比增加274元,增长10%。
一、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效益继续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大幅增加,以市场为导向的灵活性增强,生产效益提高。
一是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粮油生产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减少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促进了粮油生产的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3千公顷,同比上年增长4.15%,实现粮食产量86464吨.玉米播种面积3.98千公顷,产量17313吨,同比分别增长8.7%和8.3%.豆类产量2226吨,同比上年增长21%;薯类产量7703吨,同比增长11%.油料作物实现播种面积3.54千公顷,同比增长28、产量5774吨,同比增长29%;由于国家今年提高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开展了油菜籽的最低价收购,确保了主要粮油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因经济不景气而大幅下滑,有力保障了农民粮油生产积极性和粮食安全。
二是着力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1.烟叶产业。在烟叶出售价格不断上涨(涨幅13%)的带动下,无论是乡镇还是农民发展烟叶产业的积极性都比较高,烟叶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烟叶播种面积1.72千公顷,产量3226吨,同比分别增长42%和37%.超过了年初县政府预定的发展目标。补抽、吉卫、董马库等产烟大镇继续保持烟叶面积稳定增长,仅因烟叶种植面积增加全县农民人均可增加纯收入40余元。2.蔬菜产业。按照“稳定老区、扩展新区、专兼结合、稳步推进”的原则和“常规蔬菜稳定化、高山蔬菜精细化、精细蔬菜规模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加强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年种植蔬菜6.2万亩,其中反季蔬菜面积1.5万亩以上。花垣镇城郊村组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培植蔬菜种植大户、完善配套设施,使专业蔬菜面积达到9000亩,有效解决了县城区居民吃菜贵问题;团结、边城等地也积极发展反季蔬菜产业,增加菜农收入。
(二)畜牧业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畜禽出栏继续增加。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新建生猪和家禽养殖小区,狠抓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大生猪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全县共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户127 户,比上年增加35户,增长27%;全县生猪出栏15.6万头,同比去年的15.22万头增长2.5%;牛出栏0.88万头,同比去年的0.84万头增长4.8%;出栏羊5.29万头,同比去年的5.06万头增长5%;家禽出栏73万羽,较去年的70万羽增长4%。猪存栏15.37万头,较去年的15.6万头减少0.23万头;山羊存栏及家禽存笼基本与去年持平。
(三)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借助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更加优良的服务,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正在建设,部分正在兴建和初步发挥效益的龙头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能力,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还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实现了农户、企业、政府的共赢。
(四)农民工培训转移不断加快,劳务经济继续发展。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异常严峻导致的劳务收入增长压力大是今年发展劳务经济遇到的新问题。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农民外出打工面临工作岗位难找、工资水平下降进而制约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的窘境,为确保劳务经济在逆境中持续增长,县委县政府通过广收就业信息、开展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引入龙头企业创造工作岗位、举办规模较大的农民工招聘会、优化维权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加之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率先回暖,这一切既保证了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外出打工收入不因金融危机影响而下滑,又保证了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多的劳务收入,整体推动劳务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外出打工情况来看,预计全年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在4.5万人左右,外出打工收入近2亿元,外出打工人数与打工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略有增加;县内工矿企业逐步复工,在本乡区域内从业人次数比上年大幅增加,可得到劳务收入近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左右,农民在本乡地域内从业得到收入大幅增加是拉动今年全县劳务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得到实惠持续增加。年初国家连续第六年出台了一号文件,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扶持力度。从传统的种植业“四项补贴”来说,在对农民直接补贴继续实施并有所增加的前提下,今年又新增了玉米良种补贴;从新增加的补贴项目来看,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成效明显。截止12月底,全县共销售补贴家电15340台,共兑付家电补贴资金293万元;此外,国家实施针对退耕农户发放的退耕还林补贴、逐步扩大农村低保范围等惠农政策也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据百户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农民人均所获直接补贴达到20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4.5%以上。
(六)农民纯收入较快增长,购买力继续提高。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显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79.68元,同比增加274.4元,增长10.14%,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一是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人均工资性收入1189.1元,同比增加166.19元,增长16.25%,工资性收入占期内纯收入的比重为40%,仍是农民纯收入的重要支撑点。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快速增长,人均收入1353.16元,同比增加98.29元,增长7.83%。其中,种植业收入稳步增加,人均纯收入1049.9元,同比增加74.9元,增长7.68%;三是第三产业持续活跃,人均纯收入126.07元,同比增加31.48元,增长33.28%。农民纯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增加了农民的实际购买力,也为全年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七)农民建房热情持续高涨,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下,近几年花垣农民建新房的热情持续高涨,建新房的数量越来越多,单房价值越来越大,住房档次越来越高。统计显示,2009年全县建新房的农户达到971户,比上年增加59户;户均建房面积1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平方米;户均建房价值8.2万元,比上年增加3700元;农户建房共完成投资4003万元,比上年增加600万元。在农户建房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主要部分,其次是亲朋好友借款、银行贷款、政策无偿扶持等,分别占农户建房资金来源的68%、23%、6.5%和5.1%。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在改善农户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在本地从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助推了劳务收入的提高。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外出打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一度形势严峻,回乡农民工增多。今年以来,在国家大规模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农民外出就业的环境不断好转,农民工外出务工稳步回升。但是,由于花垣农民整体外出就业技能不高,达不到多数企业的用工条件,就业竞争力差,只能多从事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简单工种,劳务收入再攀新台阶短期内难以实现。
(二)粮食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今年以来,主要农资价格仍然延续了上年的高价位,除了化肥与上年价格基本持平外,其它农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水稻、玉米、小麦种子价格涨幅都在两位数;同时,农业机械耕作、播种、收割等作业收费随燃油涨价而抬升,雇工工资、运输费用也在上升,粮价上涨幅度赶不上种植成本上升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收益。
(三)猪价不稳对畜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今年猪价的市场走势呈“U”字形,第一季度逐渐下滑,毛猪单价在5.5元左右,农户养殖效益比上年有所下降;第二季度加快下滑跌入谷底,毛猪单价滑至3.8元左右,让不少农户特别是规模养殖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部分规模养殖场因无资金周转或对市场失去信心停止生产;月底止跌回升,毛猪单格再次回升至5.5元左右,农户又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但是部分农户鉴于对生猪市场前景不明的困惑,不敢放手发展,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做大做强。
(四)农作物因灾受损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是恶劣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今年以来干旱对作物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农作物病虫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再次,工矿业快速发展对农业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五)发展产业的配套服务有待加强。发展任何一个产业,起步易,壮大难,保持长期健康发展更难。山区农民受自身素质、经济条件所限,在发展产业上总是存在着技术、资金、销售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靠相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但是,目前在产业的配套服务上还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在发展生猪产业上,有关职能部门在提供有效防疫、资金、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等方面还做的不够;在发展梨桃产业上,对速生苗的嫁接、病虫害的防治等还存在技术支持不够的问题。
此外,农民收入来源渠道仍显单一增长后劲乏力、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业产业化和板块化经营发展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等老问题,也没有明显的解决,仍要作长远的打算。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劳务经济在支持返乡创业上发力。近些年,打工经济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目共睹,但 打工经济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外出打工人数和打工收入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阶段,指望打工经济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性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在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支持、搞好服务上下功夫,以返乡创业的大发展带动劳务经济的新突破。
(二)发展种养业在技术创新和推广上发力。传统的粗放型种养模式投入高、产出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种养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必须依赖于强化技术革新,实行标准化的生产技术,选择优质专用的生产品种,开展社会化的病害防治,推广科学化的田间管理,办好高产高效示范样板,壮大农村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畅通市场销售渠道,深挖第一产业内部增收潜力。
(三)发展非农产业在乡村旅游和交通运输业上发力。随着吉茶、张花高速的正式开工,花垣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势头,要通过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发展好农家乐、举办形式多样的推介会,并辅之与苗族文化的发掘,开发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大幅提升旅游收入;通过实施好“汽车下乡”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乡村交通运输业,力争在交通运输收入上再上新台阶。
(四)组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链条农业,推进一体化经营。湘西青梅公司,花垣畜禽良种养殖场养殖基地的建成投产,标志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初步形成,但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按照“高、大、外、强”即高起点、规模大、外向型、辐射强的原则组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四大功能,即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和综合服务功能。要逐步把粮食产区建成畜特产区,产粮大户同时发展成养殖大户,走粮多-畜多-钱多-肥多的良性循环之路。
(五)、全县要加大实施农业“种出来,卖出去”战略的力度,积极创新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协会的销售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农业服务意识,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确保农户农产品收得好,卖得出,农民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