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花垣县农业农村经济回顾及2010展望

2009年花垣县农业农村经济回顾及2010展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09 字体大小:

2009年,花垣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和州委提出的“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的战略部署,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内容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

一、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成就

由于今年风调雨顺,政策激励,农民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2亿元,同比增加0.32亿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79元,同比增加274元,增长10%。减少农村贫困人口0.6万人。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特点是:

(一)粮油生产创历史新高,支柱产业稳步提升。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2万亩,比增4%,粮食总产8.6万吨,比增8.7%,其中水稻收获面积15万亩,总产5.55万吨;玉米收获面积9.2万亩,总产2.72万吨;豆类收获面积3.2万亩,总产0.2万吨;红薯收获面积2.8万亩,总产(折谷)0.5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通过培管提质,产量得到的恢复提高。全年种植油菜5.9万亩,总产0.5万吨,比增3.7%。实现果树挂果面积7.2万亩,总产5.5万吨,其中柑桔类5.01万亩,梨类1.7万亩。种植烤烟2.5万亩,新建烤房936栋,实现收购烟叶7.15万担,增长42%。种植蔬菜6.8万亩,总产12万吨。

(二)林业面积逐步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省州下达的1.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任务。全县退耕还林国检面积保存率、建档率、成林率、管护率均达100%。征占用林地管理国检的征占用林地项目、面积审核率均为100%。高规格完成吉茶高速公路、花龙公路沿线0.7万亩山地造林绿化,为州定任务的132.2%。完成国债长防项目造林1万亩,为省州任务的100%。通过加大森林防火宣传,重点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措施,全县森林火灾火警发生起数和过火面积同比下降14.3%和62.6%。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良好,目前,明晰产权现场核实任务完成75%,林权证核发任务完成30%,山林纠纷调处任务完成50%以上。

(三)养殖环境得到改善,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全年猪、牛、羊、禽存栏量分别达到32.26万头、7.15万头、17.38万只、54.2万羽,同比增长5.5%、28%、4.2%、和6.4%,吉卫肉鸭、边城生猪两个养殖小区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种草养畜模式,全年种植牧草1.24万亩。1.85万头能繁母猪全部纳入保险,民乐、雅酉等10个冷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猪冷配1320胎次,配种受胎率76%,产仔率达88%。投入72.2万元促进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猪、牛、羊口蹄免疫密度、猪瘟、高致病性生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和禽流感免疫率均达100%;猪、牛、羊常规免疫率达85%,全县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全年检疫畜禽28.65万头(只、羽),畜产品0.12万吨,产地检疫达90%以上,动物食品卫生得到加强。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县实施水利水电建设3760处,治理小I型水库5座,山塘55口,渠道整修防渗3.4万米,改善灌面3.42万亩,新增灌面0.28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98万亩。解决5.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白果引水、洪洞防洪堤、补抽排当和董哨排涝等工程,利用日元贷款建设边城、董马库等乡镇市场、卫生院、水厂及学校,项目覆盖周边省市30多个乡镇受益30余万人。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积极建设具有花垣特色的农机化事业。全年推广新机具830台套,新技术2项。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5万台,12.3万千瓦。农机作业能力实现机耕13万亩、机收机脱15万亩、机灌17.8万亩。新发展农机大户19家,扶持农机作业组织3个,修建修复机耕道150公里,水稻机械化收割首次突破1万亩,千亩烟叶机械化生产示范片带动效果明显,万亩柑橘生产水果分级和推广良好。全年农机安全生产实现事故零发生。强化社会公益气象服务,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发展气象短信和“随E行”服务,建设完成尾砂库气象图像安全观测预警站第一期工程,旱期通过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减少损失500多万元。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新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殖大户的意见》,全县农业产业开发大户发展到619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41家,新发展并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建成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龙头企业4家,北欧玛鲟鱼养殖及鱼子酱加工出口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引进长江大闸蟹养殖获得成功。

(六)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初步形成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质量安全检验、农业行政执法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巩固和发展标准化生产面积20万亩,10多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立案查处违规种子2340公斤,收缴招回伪劣种子9514公斤,主要查处不合格化肥5起,查封销毁假劣饲料1.8吨,兽药260盒,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

(七)农业科技推广取得新的进展,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引进农作物新品种77个进行试验、展示,大力推广水稻、玉米、果蔬生产等实用技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面积56.1万亩,配方肥推广应用面积达24.94万亩,建成测土配方肥示范片19个,重点开展了柑桔品改低改,病虫害防治,水稻轻简栽培、超级稻栽培、蔬菜新品种植、良种良法养殖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培训农业民6万余人次,抓好1.2万人返乡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任务,“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民工750人。全年共上报农业产业、能源、西开和培训等农业项目,争取资金达1700万元,各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八)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综合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移民后扶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共发放补贴资金7380.87万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与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村有乡管”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促进示范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6250万元,整修路基290公里,实施70个村道和43个村间道硬化,硬化里程260多公里,使全县90%的村通上了水泥路,建设村部及村级文化娱乐场所20个,村卫生室57个,基本完成示范村的村道村间道绿化任务。示范村产业基地面积达40万亩,农业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大力推进“三清三改一分离”工程,提质和新建农村沼气池3500口,完成任务的100%,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二、制约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

总体来说,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态势强劲。促进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虽然近年来花垣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极大地改善,但保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础条件还不稳定,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多运转不善,带动能力弱,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和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发展环境偏紧。金融危机对农业的不利影响还未消除,今年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生产成本高,发展规模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项目融资难,农民工就业难度大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收入的增加,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四是项目实施资金缺口大,地方财力有限,项目实施配套资金难以全额到位。

三、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展望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重关重要。全县上下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稳定粮油生产面积,加快特色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水平,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完成农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5%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

(一)扎实抓好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在9万吨以上。二是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烤烟、蔬菜、水果、畜牧、富硒大豆、桤木等支柱产业,烤烟种植面积2.8万亩,商品蔬菜7.0万亩,品改低改柑桔面积1万亩,培管水果5.0万亩,富硒大豆种植2.0万亩,新造桤木林0.9万亩。培育扶持种养科技大户150户,发展专业村20个。三是加快发展健康养殖业,全年实现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50万头、8万头、18万只、150万羽,分别出栏20万头、1.5万头、12万只、70万羽,蛋产品总量1800吨,水产品总量3200吨,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7%,新增养殖场(小区)5个。全面推开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二)扎实抓好农业项目建设。一是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部、省级农业项目投入,做好项目储备、申报,确保争资上项增长15%以上。二是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农村沼气和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全县288个村的村道硬化和50个村的村间道硬化任务,力争三至五年内实现所有行政村的村间道硬化目标,着力打造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和2个示范片等精品工程。不断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建设,加快农村用能改革步伐,新建沼气池1800口,新增太阳能用户300户。抓好退耕还林工程7000亩、国债长防林项目7074亩建设任务,完成油茶低改5206亩任务,重点抓好森林防火、防虫监控,把两项灾情实控制在标准以下,确保山林安全。科学制定第三轮111个“整村推进”村的扶贫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消灭产业空白村10个。建好矿山尾砂库气象自动图修预警观测站网系统建设二期工程。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工水利建设3100处,治理病险水库7座,山塘30口,抓好渠道整修防渗等工作,改善灌面8.52万亩,新增灌面1.7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灌面3.43万亩。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雅桥、雅酉水厂等3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4.07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发挥好农机化服务功能。全年新增农机具800台套以上,培育农机新技术技能人才500人,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农民投入农机购置资金300万元以上,完成机耕道维修和新建20公里以上。

(三)扎实抓好农产品生产监管工作。一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量,狠抓农业投入品销售管理和市场执法监管工作。二是加大优质农产品认证力度。引导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帮助企业做好农产品认证工作。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四)扎实提高科技兴农水平。一是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全县优质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二是加快良种良法集成配套,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保障主要农作物丰产丰收。三是积极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技术指导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

(五)扎实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一是认真执行各项优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实施畅通无阻到农户手中。二是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合同管理、纠纷调解等制度。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换发工作。三是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县102.6万亩山林确权发证任务。四是严格“一事一议”集资标准,有序引导农民开展“一事一议”。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发挥农民负担监测作用,及时准确掌握农民负担动态情况。五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