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17 字体大小: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稳中求进”总要求,积极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机遇,努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推进绿色、平安、开放、小康“四个花垣”建设,县域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总体经济稳中向好

1-12月份,据初步核算,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318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一、二、三季度分别回升7.34.70.4 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787万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1516万元,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9879万元,同比增长2.6%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9.6:60.729.7转变为10.259.929.9结构调整呈现一产和三产占比提升、二产比重下降的积极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经济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全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传统种养业及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发展形势良好。1-12月,农业产值为106912万元,同比增长4.4%;农业增加值61787万元,同比增长4.4%,较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全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9.2万亩(粮食总产量9.09万吨)、烟叶3.6万亩(收烟3420吨)、蔬菜7.65万亩的种植规模,形成鲟鱼20万尾、乳鸽120万羽的特色养殖规模。猪、牛、羊分别存栏13.5万头、2.67万头、2.9万只、家禽56.7万羽,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别出栏(笼)16.46万头、1.2万头、5.74万只、76万羽,同比分别增长3%9.1%2.5%0.1%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274户,省、州级龙头企业增至15户,其中兴盛果蔬合作社、苗汉子蔬菜合作社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全县通过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面积3.72万亩。整合部门资金“边规划边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园一带十大基地” 建设,完成土地集中流转3亩,入园企业21家。

(三)工业经济小幅回升
    1-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23334万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9805万元,同比增长2.8%;产销率97.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1-12月完成全部工业总增加值341717万元,同比增长3.4%。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4%

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国有、非公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增加值增速分别为:国有工业26.2%;非公有制工业1.5%。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占整个规模工业的比重达93.2%,是全县规模工业的主体。二是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全县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07753万元,实现增加值16255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9%6.3%,分别占全县总产值和总增加值的比重为70.2%70.7%三是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电解锌119414吨,同比下降0.4%;硫酸180565吨,同比下降15.4%;电解锰130720吨,同比增长15.4%
   (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增长
    1-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787万元,同比增长20.7%,较去年提高61.2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54343万元,同比增长21.9%;房地产投资完成6444万元,同比下降 2.1 % 。分产业来看,一产业完成投资7986万元,同比增长52.1%;二产业投资82641万元,同比下降1.1%;三产业完成投资58696万元,同比增长32.3%  

    ()消费品市场稳定
    1-12月以来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224万元,同比增长9.5%。其主要特点是:一是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8099万元,同比增长9.3%;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125万元,同比增长10.2%二是餐饮业、零售业和批发业实现快速增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867万元,同比增长19.4%,增幅较去年提高8.1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0412万元,同比增长9.1%,增幅较去年提高4.4个百分点;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039万元,同比增长13.8%,增幅较去年提高8.1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入持续增收,存贷款金额持续增加 
    1-12月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4591万元,同比增长7.8%。总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048万元,同比增长9.3%;上划税收32543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25895万元,同比下降1.54%。非税收收入16153万元,同比增长32.6%。受国家“营改增”政策和我县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税收收入相比去年减少。
    1-12月,财政总支出190465万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领域支出总额达12.3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4.79%,同比增长19.69%
    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37264万元,比年初增长14.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72606万元,比年初增长15.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10935万元,比年初增长4.3%
    (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1-12月,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74元,同比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37元,同比增加1399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09元,同比增加606元,同比增长12.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复杂,国内经济增速趋缓的多重影响,全县经济仍处于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高,经济向好的基础不稳固,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速徘徊在低位增长区间,工业回升缓慢、消费市场低迷。 
  (一)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不牢
   一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2014年,全县共有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锰锌行业企业共36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0%。然而,今年以来锰锌矿产品受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影响,锰锌企业生产不稳定,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多,部分锰锌企业的停产对工业生产造成严重下拉影响。二是锰价格持续低迷,原材料供应不足。今年以来,锰价格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企业利润空间萎缩,生产积极性受挫。同时,受整治整合的持续影响,锰锌矿区出矿量减少、品位低,造成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三是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不多。2014年新增上报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基本都刚过2000万,刚好达到上报要求。但其产值相对比较小,对来年全县的工业增长拉动作用不大。四是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没有资金扩大新项目建设和研究开发。
  (二)投资持续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新开工项目不足。1-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起报项目4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2个,平均每月新开工的项目仅2-3个,相比其他县市5-8个,少了将近一半。过少的新开工项目,为来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严重压力。二是结转项目贡献力逐渐降低。结转的16个项目当中,大部分都是2012年、2013年的亿元项目,这些项目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对项目施工进度、资金保障等及时进行监督,因而施工顺利,进度较快,各月投资额相对较大,多数项目自开始累计完成的投资占计划投资的85%以上,来年这批结转项目对整个投资的增长拉动作用将大幅减小。三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受早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措施和全县工业经济严重下滑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出现了“双双下降”的态势,1-12月,全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13838平米,同比下降18.1%;商品房销售额为3371万元,同比下降9.9%。 
  (三)商贸和服务业内生动力不足
   一是全县商贸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县达到限上统计起报商贸单位共14家,其中法人单位8家。法人单位中:批发业5家,零售业1家,住宿业2家。企业规模小,特别是法人单位少,影响了我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二是新消费渠道对商品零售增长冲击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交通运销日益便捷以及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差异化日益增多,全县相当一部分消费需求呈现加速多流迹象。网络购物由于方便、快捷、价格比实体店低,正在逐渐形成新消费渠道,给全县传统经营的商店、超市尤其是服装、鞋类等行业实体店铺带来巨大冲击。三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少,行业分布不均。规模以上企业只有5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有2家,其他行业2家,空缺行业多,门类分布不全,企业规模小,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集团和品牌。
  (四)第三产业增速放缓
   第三产业增速自年初以来徘徊在低位增长区间,12月份以来,三产业增速为2.6%,较一、二、三季度分别回落4.32.72.4个百分点,较全州10.2%的增速低了7.6个百分点。

影响第三产业增长的因素:一是受矿业经济的不景气影响。由于工业在全县整个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工业经济的下滑传导到第三产业,导致几家主要以矿产品为主的贸易公司销售额急剧的下降,全县批发业受到较大影响。二是住宿业增速的不断下降。1-12月份,住宿业营业额(现价)同比下降7.1%,较三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三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幅下滑的影响。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现价)同比下降2.2%,直接导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3.2%。受这些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三产业增速持续放缓。
    
三、2015年全县经济走势及工作建议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也是“十二五”和“十三五”的衔接年,国家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将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总体较好的宏观环境,有利于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加强工业企业帮扶,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扎实开展企业“支帮促”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销售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二是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结合国家、省节能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升级。三是做好项目服务。要狠抓工业持续回升,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要素瓶颈,力保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搭建发展平台。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在当前我县工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增长速度依然是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推进项目进度。当前要全面掌握各类项目进度情况,搞好相关服务,加快推进项目按计划实施。抓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促进项目早日开工。二是加强储备对接。围绕国家进一步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的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积极争资上项,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搞好要素保障。创新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有效解决资金需求。加强用地调控,切实保障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三)采取积极措施,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一是积极改善消费环境。重点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商贸市场和物流中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贸易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有效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主要是加强与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对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资料审核,上报新增单位。三是着力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传统住宿餐饮企业应转型升级,转变经营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吸引大众消费。四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把握消费发展趋势,捕捉消费市场热点,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从而增强消费意愿是促进消费的关键所在。

   (四)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努力培植文化旅游业。积极打造边城休闲游、古苗河生态游、特色村寨游等旅游板块,努力实现工业、农业和旅游业三产齐发力。二是要创新模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在促进商务服务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要立足于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建设批发市场的步伐;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传统经营方式,推进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商务服务和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