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花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坚持工业为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后,呈现小幅下滑态势,但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显著进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增速小幅下滑。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82724万元,下降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86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20795万元,下降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43万元,增长9.0%。经济增速小幅下滑主要是受矿山停产整治整合的影响,工业出现快速下滑所致。
工业主导地位不变。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1∶69.0∶22.9转变为8.6∶66.5∶24.9,其中工业所占比重为63.5%。
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全年共投入3200多万元,完成建设西路糖厂至凉水井段人行道、赶秋路、四方井路改造,启动大竹山路升级改造。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6.05%,县城面积由2005年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年实施7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685户住房困难家庭获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2.75万元,560户住房困难家庭即将入住城南安置小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00人,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63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60人,“4050”人员再就业31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100%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完成各类职业培训4802人,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5730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矿”经济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升级难;企业生产困难,融资渠道仍然不畅,效益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仍较弱。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33万元,同比增长4.3%。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42307万元,增长4.6%;林业实现产值2892万元,增长13.4%;牧业实现产值24719万元,增长2.8%;渔业实现产值1510万元,增长5.1%;服务业实现产值505万元,增长8.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74千公顷,同比增长5.41%;油菜收获面积达到3.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3%;烟叶种植面积1.4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7.4%。全年粮食总产量达87156吨,增产0.8%;油料5955吨,增长4.9%;烟叶2663吨,下降25.5 %;蔬菜63124吨,增长5.4%;水果24859吨,增长3.9%。
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户,产业大户发展到762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1个。全县耕地机械化率达35.5%。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1.06万亩,发展“两高一优”和避灾农业13万亩。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实施49个村村道硬化,整理路基310多公里,完成硬化130多公里。全年新建沼气池300口,实施6个村电网改造。改造农村危房670户。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新增耕地173.28公顷。全年改善、恢复灌面1800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处,1.4万农民受益,全县64.4 %的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困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受矿山治理影响,出现下滑。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06606万元,同比下降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3920万元,同比下降12.3 %,其中国有经济13372万元,增长47.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54330万元,下降16.3%,其他经济类型增加值16218万元,增长13.2%。
分产品产量看,锰矿石成品矿131.6万吨,下降51.6%;电解锌8.45万吨,增长40.0%;电解锰13.9万吨,下降26.7%;硫酸17.3万吨,增长47.3%;水泥5.2万吨,下降39.1%;发电量6298万千瓦小时,下降35.6%;用电量152958万千瓦小时,下降7.0%。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22885万元,同比增长8.4%;实现利税总额73514万元,同比下降4.9%。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为14189万元,比上年增长 32%。其中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企业完成总产值为648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5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020万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08181万元,增长23.7%;农村投资7808万元,下降21.9%;跨地区项目投资69.31万元,增长77%。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203865万元,增长24%;房地产投资4316万元,增长12.5%。在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507万元,比上年下降10.96%;第二产业投资85715万元,增长99.8%;第三产业投资192798万元,增长15.2%。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制造业投资26432万元,增长69.2%,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9%;技改投资55437万元,同比增长56.0%,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2%,分别比上年提高3.4个和6.8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68万元,增长17.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67258万元,增长17.0%;住宿和餐饮业8910万元,增长17.3%。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51219万元,同比增长17.9%;农村实现零售额24949万元,同比增长15.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2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3240万美元,增长7.7%。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合同外资金额380万美元,增长26.7%;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增长27.4%;实际利用内资90098万元,增长32.0%。
旅游发展迅速。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8.34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6082万元,同比增长8.0%。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158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63200万吨公里,下降5.3%,货物运输量1440万吨,增长0.6%;旅客周转量29755万人公里,增长13.1%,旅客运输量443万人,增长10.2%。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53586万元,增长23.2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73万元,增长10.8%;电信业务总量52112万元,增长23.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785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166户,农村电话用户8707户。移动电话用户199816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2262户,净增2373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74822万元,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797万元,上划“两税”32231万元,上划所得税6128万元。财政支出114681万元,比增20.1%。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领域投放。 。
存贷款余额增长加快。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4388万元,比年初增加42037万元,增长1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8836万元,比年初增加27325万元,增长10.4%。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44288万元,比年初增加22344万元,增长18.3%。
保险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保费收入53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53万元,下降20.1%;人寿险保费收入4375万元,增长25.8%。各项赔付支出1031万元,下降31.3%,其中财产险赔款391万元,下降58.1%;人寿险赔款640万元,增长1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基础不断加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311人,在校学生人数3389人,毕业生935人;初中学校招生3812人,在校学生人数11950人,毕业生394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9%,在校学生辍学率2.04%。普通小学招生4143人,在校学生人数26484人,毕业生43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05%。幼儿园在园幼儿4916人。全县高考应届生本科上线率较去年提高40.2%。边城高级中学成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年全县完成国家专利申请6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全县有51户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科研机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户,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7887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民族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完成3个乡镇文化站和60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全年组织下乡放映电影3419场。《苗族古歌》、《苗医药》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垣县被评为“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边城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边城博物馆正式开馆。县电视台开办《苗语之窗》栏目。中国民俗学会“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正式授牌我县。
广播事业得到巩固。全县实现乡乡通百兆宽带光纤网,开通3G移动通信,广播电视、通信和互联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3.1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3%,有线电视用户达3221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卫生事业机构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42人,设置病床1171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0个,卫生技术人员379人,设置病床510张。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中,我县列全省各县金牌榜第五位,自治州第一位;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县金牌总数、奖牌总数、总分均居全省甲组第一位。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耕地面积15.92千公顷。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新增耕地173.28公顷。全县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8300公顷。生态建设效果明显,完成省重点工程营造林3.17万亩,完成“八百里绿色行动”造林绿化7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43.35%提高到49 %。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锰三角”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全面完成14家电解锰企业锰渣库规范化整治,浮桥河段河道整治、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东方锰业集团锰渣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等基本完成建设。总投资1.02亿元的县城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县城饮用水源水质保持稳定达标。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初步测算,全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524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7.1%,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1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7.8%。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0.59%,镉排放总量减少8.8%,全面完成节能减排计划。
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对全县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1741个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分别实施关闭、取缔或限期整改,及时妥善处置峰云公司“4·10”锰渣库溢坝、长乐乡“6·6”交通事故、雅酉镇“7·12”山体滑坡自然灾害、锰矿山“7·20”透水事故等重大突发应急事件。70座尾矿库整治累计完成投入近2亿元,其中13座通过安全验收评价,10座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省挂牌督办的10座尾矿库全部达到摘牌或降级标准。
安全生产有待改善。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29人,直接财产损失731万元。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起,死亡7人,受伤46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6 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31元,同比增长10.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8361元,增长1.5%;转移性收入1298元,增长55.4%;经营性收入3251元,增长30.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90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工资收入1295元,增长8.9%;家庭经营收入1635元,增长20.6%;财产性收入121元,下降27.6%;转移性收入239元,下降11.7%。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64元,增长1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比上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48台,使用互联网40条,人均居住面积30.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1元,增长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0.0%,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2台,电话机18台,移动电话机 82台。人均住房面积23.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3509人,增长6.6 %,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568人,增长 10.1%。全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312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18122人,增长4.6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206人,增长0.4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0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815人,农村五保给养人数1800人,敬老院18所。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266万元。全县征缴社会保险基金8865万元,拨付社会保险基金10143万元。为10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供药,为399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5%。农村五保供养率保持100%,农村低保享受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6979人,参合率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布人口及相关数据。
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
指 标 名 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全县GDP | 万元 | 482724 | -2.7 |
第一产业 | 万元 | 41686 | 3.8 |
第二产业 | 万元 | 320795 | -8.1 |
其中:工业 | 万元 | 306606 | -9.8 |
第三产业 | 万元 | 120243 | 9 |
主要农产品产量 | |||
粮食总产量 | 吨 | 87156 | 0.8 |
油 料 | 吨 | 5955 | 4.9 |
烟 叶 | 吨 | 2663 | -25.5 |
蔬 菜 | 吨 | 63124 | 5.4 |
肉类总产量 | 吨 | 13918 | 3.3 |
水 果 | 吨 | 24859 | 3.9 |
水产品产量 | 吨 | 2476 | 4.2 |
肉猪出栏数 | 万头 | 16.2 | 4 |
山羊出栏数 | 万头 | 5.5 | 4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锰矿石成品矿 | 万吨 | 131.65 | -51.6 |
电解锰 | 万吨 | 13.89 | -26.7 |
电解锌 | 万吨 | 8.45 | 40 |
硫 酸 | 万吨 | 17.26 | 47.3 |
水 泥 | 万吨 | 5.2 | -39.1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6298 | -35.6 |
用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152958 | -7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 285020 | 31.2 |
其中:城镇以上投资 | 万元 | 208181 | 23.7 |
城镇投资 | 万元 | 203865 | 24 |
房地产开发 | 万元 | 4316 | 12.5 |
跨地区项目投资 | 万元 | 69.31 | 7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 万元 | 33158 | 6.9 |
旅客运输量 | 万人 | 443 | 10.2 |
货物运输量 | 万吨 | 1440 | 0.6 |
邮电业务总量 | 万元 | 53586 | 23.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万元 | 76168 | 17 |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 万元 | 67258 | 17 |
住宿餐饮业 | 万元 | 8910 | 17.3 |
指 标 名 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3242 | 7.5 |
其中: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3240 | 7.7 |
接待旅游总人数 | 万人 | 48.34 | 10 |
旅游总收入 | 万元 | 6082 | 8 |
金融保险 | |||
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 万元 | 384388 | 12.2 |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 万元 | 288836 | 10.4 |
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 | 万元 | 144288 | 18.3 |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 | 万元 | 5328 | 14.1 |
教育和科学技术 | |||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 | 人 | 15339 | -1.8 |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 | 人 | 26484 | -3.2 |
幼儿园在园幼儿 | 人 | 4916 | 68.4 |
发明专利 | 件 | 4 | — |
文化、卫生 | |||
广播综合覆盖率 | % | 83.1 | 持平 |
电视综合覆盖率 | % | 95.3 | 持平 |
卫生机构个数 | 个 | 26 | 持平 |
卫生机构病床数 | 张 | 1171 | 增加84张 |
卫生技术人员数 | 人 | 942 | 持平 |
人口和居民生活 |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元 | 12531 | 10.5 |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元 | 9364 | 10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 | 37.9 | -2.7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3290 | 10.4 |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元 | 2741 | 8.1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 | 50.1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