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营商环境评价介绍

税收营商环境评价介绍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黔西南州税务局 发布时间:2020-11-06 字体大小:

一、营商环境简介

(一)营商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营商环境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狭义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

(二)营商环境报告历史沿革

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001年,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新战略,急需一套衡量和评估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来考量各经济体国际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程度。为此,世界银行成立了Doing Business小组,负责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创建、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各成员营商环境进行年度测评、打分、排位及概况性论述后形成报告。2003年底,世界银行发布第一期营商环境报告即《2004年营商环境报告》(简称DB2004),此后每年发布一期,至今已连续发布16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报告考察的范围从DB2004的133个经济体扩展至DB2019的190个。营商环境报告的发布,让各国政府在同标同尺下对自己的商业监管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检视;营商环境报告提供的部分国家或地区改革的成果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其数据被各国政府、研究人员、国际组织与智库广泛运用于指导政策、引导研究和开发新指数,对各经济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营商环境报告旨在对各经济体内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通过收集并分析定量数据,对各经济体营商法规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并对各经济体在不同时期的营商监管环境进行比较。其评价一级指标共11项、二级指标50项。从便利化和法制化角度分为两类指标,一类是反映监管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费用支出的指标。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等6大项指标涉及的监管程序;另一类是反映法制保障程度的指标。包括:获得信贷、保护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等5大项指标。(DB2019未包括劳动力市场监管评分和排名。)

二、营商环境主要纳税指标

纳税指标主要测量纳税和缴费的行政管理负担、记录企业在一年内纳税和强制性缴费以及报税后流程指数。主要包括纳税次数、纳税时间、总税收和缴费率、报税后流程指数4个子指标。

(一)纳税次数

指纳税人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等各税费所需的次数。具体计算方式为税费的种类数乘以每一税费的缴纳(或预扣)频率。

根据不同的申报方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标准:

1.实地申报(非电子申报)。计算标准是纳税人一年内实际到税务机关以及其他征收机关申报缴纳的次数(多项目合并申报计为一次)。

例如,被评价城市增值税不能提供电子申报渠道,企业只能到办税服务厅按月申报,则增值税全年纳税次数计为12次。

2.电子申报。电子申报是指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进行申报表的填写和税款的缴纳,不需要到实体场所办理。计算标准是:如果某一税(费)采用电子申报,且不同税目可在一个申报表上体现,则无论该税费实际申报缴纳次数为几次,其纳税次数均计为全年1次。

例如,被评价城市增值税可以电子申报,则增值税纳税次数全年计为1次;同时,企业印花税包括日常购销缴纳的印花税和房地产交易缴纳的印花税,如果两个税目能通过一个申报表申报,则计为1次;否则计为2次。

3.第三方代扣代缴。计算标准是按照第三方扣缴次数计算。比如银行代扣,受托方代扣算一次。

(二)纳税时间

指纳税人每年累计准备、申报和缴纳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及公积金所需要的时间总和。不包括财务人员在办税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中断或延误的时间。按每年的纳税时间累计小时数计。

计算标准:

1.准备时间

包括:会计账簿取数、收集相关资料,账簿分析及相关税务分析,计算应纳税额,更新会计账簿、学习新税法、与税务机关沟通,处理发票事宜(申领、开具、勾选认证等)的时间。其中:

(1)会计账簿取数和收集资料的时间。是指企业会计人员根据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报表的申报需要,从财务核算系统取得相关数据所需的时间。企业会计核算时间不计算在内。以增值税为例,该环节主要是从会计账簿中提取应税货物销售额、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等数据。

(2)账簿分析及相关税务分析的时间。是指根据会计账簿对应科目数据汇总计算申报数据所需时间,包括进行纳税调整的时间。以企业所得税为例,广告费在会计处理时据实列支,而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处理时,则按销售收入15%限额据实扣除,业务招待费、职工工资薪酬等均属于这种情况,需对税会差异进行调整。

(3)计算应纳税额的时间。是指根据会计账簿的明细数据项计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纳税额所需时间。以增值税为例,需根据会计账簿中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免抵退应退税额计算出应抵扣税额,计算出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4)更新会计账簿、学习新税法、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时间。是指因政策变动,需更新会计账簿和系统、学习与企业相关新政策新规定、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时间。

(5)处理发票事宜(包括申领、开具、勾选抵扣等)的时间。是指企业办理发票票种和数量核定、申领发票、开具发票、抄报税、勾选抵扣等业务所需时间。

2.申报时间:

包括填写申报表和提交申报表所需时间。具体如下:

(1)填写申报表的时间。是指企业根据准备好的数据,填写纳税申报表的时间。以增值税申报为例,需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本期销售申报明细》《本期进项税额明细》《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扣除项目明细》等。

填写时间只计算企业正常填写过程所需时间,企业因自身原因消耗的时间(如填写过程中接打电话、处理私务、网络中断等与填写无关的事项)不计算在内。

(2)提交申报表的时间。是指企业填写完毕后,提交申报表的时间。

实现电子申报的,此项时间仅是提交申报表的时间;如果未实现电子申报,此项时间要包含企业到办理场所的交通、排队和具体办理时间。

3.缴纳时间

包括在线支付或前往银行、税务部门手动支付所需时间。缴纳环节是经过申报准备、填写并提交申报表后实现划缴税费款。

已实现在线支付的,此项时间仅是进行缴纳税费这一操作时间;如果未实现在线支付,需要到银行或税务机关办理,此项时间要包含企业到办理场所时的交通、排队和具体办理时间。

(三)总税收和缴费率

指企业实际承担的总税额(包括税款额和政府性收费缴费额)占企业税前商业利润的份额,反映企业的税费成本。

计算公式:总税率等 = 实际承担的税费总额/商业利润。

实际承担的税费总额是扣除了减免额后所有缴纳税款和应付费用的总和。包括: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以及由雇主承担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及住房公积金部分(即“五险一金”),但不包括由公司扣缴但不负担的税费(如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由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及公积金部分、可转嫁的增值税等)。

商业利润指企业缴纳所有税款前的净利润。即:销售额减去销售成本、薪资、行政费用、其它费用及款项,加上资产收益(来自资产出售),减去利息支出,加上利益收入和减去折旧费。这里的商业利润包括了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款额和政府性收费缴费额。

(四)报税后流程指数

指纳税人办理增值税退税和更正企业所得税申报错误两方面情况。

1.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指企业就增值税留抵税额,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和获得退税全过程消耗的时间。具体包括:申请增值税退税时间、获得增值税退税时间。

计算标准:

(1)填报增值税退税申请的时间:包括收集数据信息、计算增值税留抵退税金额、准备退税申请材料、提交退税申请(如线下提交含交通、排队和办理时间)、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时间,该时间以小时计

(2)获得增值税退税的时间:自提交增值税退税申请起,至获得退税款(退税款到账)的时间,包括退税期间和税务机关进行沟通解释的时间,该时间以天计

对征收增值税的经济体,只有施行增值税留抵退税的经济体才能根据表现获得相应分数,且退税时间超过55周,得分为0。我国DB2019该项得分为0。

2.企业所得税更正申报。是指企业由于企业所得税计算错误、少缴税款,向税务机关提出更正申报,以及如果由此引发税务审计、配合完成税务审计所需时间。

具体包括:完成企业所得税更正申报所需时间;如果申报错误将引发税务审计、配合完成税务审计的时间。

(1)企业所得税更正申报所需时间:包括收集数据、准备材料、提交更正申报表及其他文件(如线下提交包括交通、排队和办理时间)及补缴税款时间。该时间按小时计。

(2)完成企业所得税审计所需时间,如果税务机关对企业开展审计,则时间包括企业准备审计材料的时间、和审计部门沟通的时间、审计部门完成审计的时间等;如不开展审计,则时间为0。

(五)其他涉税指标

1.开办企业指标中的税务登记和发票取得。主要是企业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和申请取得发票的时间和费用。

2.登记财产指标中的税费缴纳。指不动产产权过户时买卖双方支付税款的环节、时间和费用。

3.办理破产指标中的税费缴纳和清偿顺序相关规定。包括企业在以出售不动产方式办理破产清算过程中,需要缴纳的契税、印花税等税费,以及征管法规定的税法优先的破产清偿顺序,影响破产框架力度指标得分。

(六)税收执法规范水平和税外负担(2018年国家发改委指标)

国家发改委2018年营商环境评价时,在世界银行4个纳税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税收执法规范水平”和“税外负担”2个子指标。2018年贵州省投促局委托贵州财经大学开展2018贵州省市州和县域营商环境评估,采用了其中的“税收执法规范水平”指标。

1.税收执法规范水平是对税务机关行政执法公开情况、依法征收情况、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反映税收执法规范水平。包括两个评价途径:

(1)通过纳税人问卷调查,对税务机关依法征收情况、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情况等进行考评。

(2)通过网上查阅,对税务机关行政执法公开情况进行考评。

2.税外负担考察的是涉企行政性收费和基金收入,还有垄断性商业收费。垄断性商业收费包括企业经营中涉及的强制性认证、检测、消防、环评等收费,这类收费因第三方机构可能与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脱钩,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性,而给企业造成的负担。

三、营商环境评价方法

(一)营商环境的方法论

因营商环境报告主要作用是提供客观且可量化的衡量标准,用于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为确保营商环境指标数据在不同经济体间的可比性,世界银行采用的是标准案例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的特点是:1.使用标准化虚拟案例;2.关注法律法规;3.关注最大商业城市;4.关注内资企业且合法经营的企业;5.依赖专家反馈。

(二)评价工作流程

1.确定样本企业标准。——以保证指标数据在不同经济体间的可比性。这个样本企业首先应符合以下假设:

一是企业的地理位置是位于经济体中最大的商业城市。—— 最具代表性,数据收集易于管理。(从2015 年《营商环境报告》起,人口超过1 亿的经济体的覆盖面扩展至第二大商业城市。如中国继上海之后,北京也列为考察对象,其中上海指标占比55%,北京指标占比45%。)

二是企业属于中型内资企业。—— 是最为普遍的商业形式,创业者和投资者最为关注。

三是企业是合法经营的企业。—— 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法律监管能力及正常的公司办事效率。

四是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和经营状况及纳税进行严格的限定。—— 承载指标的可比性和数据精准性。

2.开展问卷调查。以法官、公证员及来自中介机构的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样本企业需要申报缴纳税费的时间及频率进行统计,对总税率和社会缴款率进行计算,对税后流程进行描述。—— 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客观公允。

3.查阅法律法规。从公开的渠道收集和分析每一个指标对应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以确保被测评经济体的相关举措具有普遍适用的约束力。

4.计算得分及排名。采用前沿距离得分法确定各指标的分值,并通过对4 项指标得分的简单平均确定纳税指标及排名。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