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垣县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花垣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目录
1.关于花垣县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19
2.花垣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套表
3.花垣县2023年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4.花垣县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关于花垣县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4月25日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花垣县财政局局长 龙寿斌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花垣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矿业整治整合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各类风险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严格执行十八届县人大第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持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积极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兜住“三保”底线,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2022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588万元,比降4.14%,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增值税留抵退税6061万元),比增3.2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056万元,比增9.64%;上划州级收入13万元,比降53.57%;上划省级收入1675万元,比降65.75%;上划中央收入14844万元,比降24.88%。从结构看,税收收入4207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3.53%,比降18.52 %;非税收入36517万元,比增20.3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8.85%。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1583万元,比增9.72%。其中:民生支出221967万元,占比67%,较上年持平。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具体情况:农林水支出62887万元,比增2.39%;教育支出61970万元,比增1.3%;科学技术支出3686万元,比增49.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486万元,比增7.14%;卫生健康支出35425万元,比增61.82%;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支出3859万元,比降15.94%;节能环保支出12011万元,比降13.64%;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459万元,比增201.45%;城乡社区支出13680万元,比增38.6%;住房保障支出7339万元,比降2.25%。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615万元,比降80.82%;支出61992万元,比降25.68%。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7497万元,比增8.62%;支出59203万元,比增7.63%;年末滚存结余63588万元。
收入情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309万元,比降0.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602万元,比增2.5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5159万元,比增9.06%。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38万元,比增5.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789万元,比增16%。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支出情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933万元,比增2.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7346万元,比增25.4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957万元,比增3.99%。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86万元,比降60.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1681万元,比增10.6%。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省级统筹。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1万元,比降33.5%;支出10万元,比降81.82%。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81416.37万元,隐性债务余额172863.32万元,中长期支出责任401791万元。我县政府债务在上级批复限额384648万元内合规举债。
(二)人大预算决议和主要财税政策落实情况
1.凝心聚力推动“三高四新”财源建设提质增效。系统推进财源建设工程,财政着力支持实施“项目建设加速年”,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加大招商引资资金支持力度。预算安排500万元全力保障招商引资工作,出台《2022年花垣县“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61个,引进“三类五百强”企业1家,引进省外境内资金25.9亿元;注册湘商回归投资企业1家,湘商回归投资达5.38亿元。总部经济引进壮大本级财力。引进“湖南浩天远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来我县园区登记注册总部,全年实现税收3608万元。做强做大县属国有企业。组建湖南花垣十八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台《湖南花垣十八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人权责清单》,在对外投资、担保、采购等方面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狠抓资产资源归集。将边城工商所等7宗资产归集注入十八洞发展集团,目前已经完成3宗资产归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上级补助收入268133万元,增幅为9.29%,为保障全县财政运行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持之以恒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越是经济下行,越要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千斤顶”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从9项减少到4项,办结时间从30天减少到5天,领证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减到7个工作日。坚决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到应退尽退、应缓尽缓、应减尽减。共减免退缓税费11794万元,依法催缴欠税5596万元,以财政的“短期减收”换市场主体的“长期增效”。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用好财政支持普惠性金融、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政策,累计为173户市场主体提供贷款担保51632万元。政府采购规范透明。开展政府采购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专项清理工作,全年共执行政府采购49批次,其中公开招标20批次。采购预算金额51554.64万元,成交金额41514.28万元,节减资金10046.36万元,节减率19.49%。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做好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完成边城基础设施等4个项目债券发行,共计37100万元。
3.坚定不移推进“政府债务化解、污染治理、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强化保障,精准发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统筹发展与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疏堵结合、防控并举,加强政府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积极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着力控增量、化存量、促转型,政府债务始终保持“零违约”,风险总体可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年整合资金31400万元。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粮食安全保障资金9500万元。加大农业保险投入,全年畜牧业、种植业、林业保险财政补贴保费共1128.24万元。投入抗旱防汛等救灾资金1150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抗灾自救,最大限度减轻了群众损失。全力以赴抓好污染治理等环境整治工作。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安排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8.36万元,用于油茶新造、罗汉果、贝母、黄柏、金银花等种植。安排资金2687万元用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矿业污染综合整治资金17596万元,支持保障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
4.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关于做好财政民生保障工作各项要求,加快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体系,确保为民聚财、为民理财、为民用财。促进教科文均衡发展。投入教育资金6197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基础能力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科技资金3686万元,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投入文化旅游传媒资金3859万元,支持打造十八洞红色地标5A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边城茶峒创建4A级景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优先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投入资金2286万元,用于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防控物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兜实社保民生底线。投入各类社保民生资金50486万元(职业年金单位部分记实1920.08万元),全力支持稳岗就业、看病就医、困难群众帮扶等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惠民惠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通过“一卡通”发放涉农惠民补贴92项2624.41万元。基层保障有力。投入村级、社区(居委会)运转经费5880.25万元。
5.循序渐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突破口”“先行军”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出台《花垣县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政资金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积极盘活资金资产资源。对单位存量资金清理实施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闲置资产资源清查处置专项行动,印发《花垣县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专项行动方案》,对我县所有单位资产进行盘活处置。盘活处置资产实现收入24056.41万元,涉黑资产处置实现收入472万元。财政投资评审效率质量双提升。累计评审财政投资项目42个,审查项目资金35318.7万元,审定项目资金29780.5万元,审减项目投资5538.2万元,综合审减率15.68%。强力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搭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创造性推出财政、审计联动机制,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进一步完善。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责任。积极配合开展“互联网+监督”录入工作、“一卡通”问题等监督检查。按照财政监督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年内对县内32家预算单位开展财政资金专项检查。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预决算通过县人民政府网站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完善县本级预决算公开体系,财政部门对单位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实时监控。
二、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花垣考察10周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一)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措施全面落地见效,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市场主体、城乡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复苏活力进一步凸显,经济恢复呈现加快趋势,同时,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盈田新材料产业园、十八洞产业园(长沙)等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产业园区、农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十八洞田园综合体、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阳光财政”管理改革走深走实,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不利因素:我县经济总量偏小,招商引资项目近期实现财政收入有限,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规模有限,财政收入预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矿业退出补偿、政府绩效奖改革,债务还本付息等支出增加,将对财政支出保障形成新的压力。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要求,着力强化政府资源统筹调配,推动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守牢风险底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花园式现代化新花垣夯实财政基础。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稳定增长”的原则,合理安排收入计划,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坚持“确保刚性,合理建设”的原则,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量力而行优化项目建设等支出结构,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确保财政运行安全;三是坚持“艰苦奋斗,为民理财”的原则,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从预算源头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坚决把 “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四是坚持“讲求效益,绩效评价”的原则,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努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五是坚持“严肃财经纪律”的原则,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和虚假化债行为,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 主要财政支出内容
兜牢“三保”底线。优先足额安排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提升县域内新冠疫情救治与防重症能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聚焦城市农村困难群体,支持做好城乡居民养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旅游、宣传发展,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保护。
保障重点领域。安排环境综合治理、矿业企业退出奖补专项,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做好矿业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安排乡村振兴及产业基金专项,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农林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要政策专项,支持“五好”园区创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人才引进专项支持人才强县战略。
保障财政安全。突出政府运行安全保障,重点安排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确保财政运行总体安全;支持自然灾害防控、卫生防疫、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全县粮食储备能力。
优化财政支出。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政府做“减法”、民生做“加法”,严禁违反规定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和资产配置标准。2023年拟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
(四)2023年收入预期及支出安排
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结合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预测,2023年全县预算收支情况如下:
经认真分析和测算,结合税费征收部门意见,2023年我县财政总收入371693万元(不含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总支出37169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01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1680万元。全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具体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情况: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7%预期,为664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3453万元,调入资金160万元,收入合计330013万元。
支出情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22565万元(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02838万元<含职业年金单位部分记实4960万元>,对乡镇补助支出19727万元),上解支出7448万元,支出合计330013万元。当年可实现收支平衡。
保障县直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121239万元。
保障乡镇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17833万元。
保障上解支出7448万元。
保障专项资金183493万元。一是综合专项174491万元。其中:重点领域安排支出49669万元(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资金34669万元、环境综合治理专项100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5000万元),PPP项目营运补助11170万元(城乡环卫一体化1820万元、城乡建设一体化9350万元),社会保障资金专项支出 4600万元,教育专项支出6500万元,农业保险专项支出810万元。二是单位专项7108万元。三是乡镇专项189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收入情况: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41680万元,其中:地方农网还贷资金收入1039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908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149万元等。支出情况:支出安排4168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收入情况:收入预计160万元。支出情况:支出安排16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从2023年起,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全省统收统支的省级统筹制度,地方财政不再编制失业保险基金预算。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8206万元,支出安排6052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72002万元。
分险种来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652万元,支出662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069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975万元,支出2240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299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9334万元,支出683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054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5245万元,支出2466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9461万元。
三、2023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以“实体经济突破年”为重点,抓实财政收入。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大力实施增收节支工程,在配置财政资源中把握重点、分清主次、明确缓急,动态优化支出结构,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进一步强化收入组织。加大财税部门协作力度,齐抓共管抓收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完善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准确把握中央、省、州政策导向和支持重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加可用财力。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二是大力推进“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发展培育财源,深入落实重点产业税收提升、骨干税源企业培育、园区产业发展提质等举措,促进财源结构不断优化;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梳理制定稳经济政策,重点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纾困帮扶,提升产业税收贡献。三是加大存量资金资产盘活力度。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国有企业闲置低效资产等盘活力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
(二)以“乡村振兴推进年”为抓手,持续保障民生。着力实施保障基本工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的公共财政导向,重点加强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重点强化保障“三保”。积极安排财政资金,全力保障民生政策,规范履行民生支出责任,切实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的民生兜底保障。二是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能,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推进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按照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发展。落实各项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合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加大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支持力度。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稳定,支持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是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严格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等的作用,支持深入实施引才工程,用足用好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促进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强化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三)以“提质增效激活力”为突破,深化体制改革。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依靠改革破难题、增动力,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深化政府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从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提升预算透明度等方面着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硬化预算约束力。二是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把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围绕民生保障等专项资金使用、政府性债务管理、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等,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力度,推动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三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完善评审指标体系,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化建设与应用,促进财政评审效能最大化。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优化涉农资金供给方式。优化支出结构,保障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支出。
(四)以“防范风险守底线”为根本,强化债务管理。树牢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筑牢安全财政防线。一是着力偿还存量债务。严格按照债务化债方案,统筹好财力,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二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建立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严禁以企业债务形式或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坚决守住不新增隐性债务的红线,督促部门要优先保障债务付息。三是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建立健全专项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督促专项债券使用单位规范使用债券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五)以“干部能力提升年”为契机,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带头发扬斗争精神、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一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县委县政府做好当家理财具体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调动和发挥财政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二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完善财政制度、政策和机制,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认真抓好“两个责任”落实,强化党建引廉、教育倡廉、监督助廉、文化养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全力以赴打造新阳光财政。四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素质,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人才队伍。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踔厉奋发、砥砺奋进,在建设花园式现代化新花垣的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扛起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名 词 解 释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以前的“财政总收入”,由县本级和地方收入和上划州、省、中央收入组成。县本级地方收入由缴入县本级金库的税收收入和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组成。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在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扣除上划州级、省级和中央收入,由我县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编制,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综合财政计划,是政府各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政府债务: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债务。是政府用信用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方式,也是政府调度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财政涉农资金:指中央、省、州、县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
— 6 —